攻克乙肝、艾滋病,攀登石油钻探技术高峰……近日,随着4个勇探科技最前沿的项目和团队注入来自深圳的“金融活水”,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迈出了关键一步——实现首批投资项目落地。
这股“活水”的“泉眼”,则是深圳市首支种子子基金——深圳市光明力合科学城种子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为2亿元,由力合创投担任基金管理人。
此次获得投资的4家企业分别是艾迪贝克、新诺贝、聚环科技、大位移,累计获投资额1650万元,均拟落地光明区。“梳理这4个获投项目,除了处于发展早期、规模较小外,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都是硬科技。”力合创投总经理汪姜维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艾迪贝克的创始人曾在美国安德森医学中心工作,具备丰富的临床药物开发经验和药物商业化经历,其CRISPR-Cas3的体内基因编辑的疾病治疗技术有望根治乙肝、艾滋病及孢疹病毒。大位移创始团队则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石油钻探装备,该装备及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已成功攻克并已经获得下游客户的首台套订单。
接下来,这4个种子项目的资金交割即将启动,开启资本助力科技创新的新征程。在这一新征程中,力合创投将会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和中试基金的成功经验复制:既是投资基金的管理者,也是项目早期孵化者。
深度融合产学研,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25年来,力合创投以“投资+孵化”为创投服务关键词,趟出了一条创新的VC之路。
有投资更有孵化,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走进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清华信息港的力合科创,“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大厅中央的十六个字,赫然在目。往左走,公司展厅内陈列了25年来,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的一次次科技创新孵化成功探索。
“力合科创是国内最早一批创业投资公司之一,作为力合科创旗下的创投平台,力合创投区别于传统的投资机构,投资的项目都带有鲜明的孵化特点。”面对满墙的成绩单,汪姜维道出了其关键之处,从项目的早期筛选、投资,到后续协助企业开展中试、成立公司、进行团队搭建、匹配应用场景,再到帮助企业持续成长,力合创投全程深度参与。“有的企业第一笔订单是我们帮忙联系的,有的企业股权架构是我们帮助设计的,还有的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是我们找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以去年6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氢致能源为例,氢致能源是我们挖掘的一个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我们推荐他们在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中试阶段就注入资本,帮助其走向市场。“这个团队没做过企业,他们自己做企业需要融资、拓展项目等等,过程很漫长。”汪姜维回忆道。
在这一过程中,力合创投发挥所长,不仅投入首笔资金,还依托母公司力合科创的体系优势,全方位协助其成长,从设计研发中心、匹配央国企应用场景、帮助成立公司、商讨股权设置等,到后续持续助力团队成长、提供融资及业务拓展等服务,形成了一套立体多元持续的服务模式,助力众多早期项目降低融资困难、跨越发展门槛,提升了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化的成功率,也使得众多企业在这套体系下学习借鉴、不断迭代进化。
在力合创投等资本助力下,氢致能源获得了快速发展,率先研发了高性能电解海水催化剂和电极材料,首次实现大规模稳定电解海水制氢,亦可实现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实时响应。目前,氢致能源已成功研发了世界首台500千瓦和MW级电解海水制氢装备,建成世界单机规模最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
国有“当家”,早期投资敢啃“硬骨头”
2024年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到2026年,成为联通港澳的创新资本集聚地和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发展高地。
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科研项目犹如沙滩上不计其数的石头,要想从这海量的科研项目里,精准挖掘出那些具备硬实力、蕴含着无限潜力的“宝藏”,并在其尚处早期萌芽阶段,便果敢地注入资本“活水”,既需要“投早投小投硬”的判断能力,也要有“敢投”的魄力。这正是力合科创(力合创投母公司)引以为傲的“当家本领”。
上世纪90年代,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首创以“三无”“四不像”为特征的创新体制机制,开启中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崭新探索,随后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打造了力合科创。力合创投则作为力合科创旗下的创投平台,深度参与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创孵化事业,为硬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商业模式设计,帮助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依托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的170多个创新研发单元,力合创投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疗、新能源和新材料这四大充满潜力的投资方向,编织起了一张严密且精准的项目筛选“大网”,在“海洋”中精准捕捞潜力项目。“创投团队就像是各个领域的‘寻宝专家’,凭借深厚的产业背景和专业技术背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汪姜维说道。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1月4日,力合科创发布公告称,深圳市国资委支持将力合科创打造成深圳市国资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在国资越来越成为一级市场主力军的当下,力合创投以其20多年坚守耐心资本的投资孵化经验,成为国资控股创投机构的突出典型。
创新性突破,早期投资推进到验证阶段
虽然近年来,创投行业强调“投早、投小”,然而,一项科技成果要走上市场,必须要经历概念验证、中试,才到创业孵化、股权投资等,最后才有可能顺利转化落地。在这一路线中,概念验证和中试,是难以攻克的薄弱环节,因这一阶段技术路线不确定,产品未定型,市场前景也难以判断,被视为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对于我们(创投机构)来说,这个阶段的投资风险不小,但是要跑通成果转化整个流程,这步必须要有。”汪姜维表示。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积累下的深厚经验,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先行先试,把早期投资孵化向前推进到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阶段,把“金子”直接投向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2021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正式启动,这是深圳第一个由政府发起的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南山区引导基金、南山创投、力合创投共同发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和中试基金,力合创投出任这两只基金的管理人。
汪姜维透露,这两只基金投资的项目里,超过半数已获得下轮融资。其中,概念验证基金已交割7个项目中,再融资的企业有3家;中试基金已交割11个项目中,再融资的企业有8家。
微灵医疗便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投资的明星项目之一,作为该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微灵医疗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掌握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式自主技术企业。在2024年度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全会上,微灵医疗披露了已开启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能投更要能退,释放资金流动性
在创投领域,“适时退出”是创投机构,尤其是基金管理者必须直面且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当投入到项目中的资金能够按照既定的退出机制顺利退出时,这部分资金才能重新回归到可自由支配的状态,进而在市场中实现流动性的释放,为后续的投资活动或其他资金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力合创投的资金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与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的投资基金,二是自有资金的滚动投资。截至目前,力合创投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在投在孵企业超过200家。
汪姜维表示,虽然IPO是理想的退出方式,但鉴于所投项目多偏早期,会结合技术成熟度曲线、企业发展周期等规律,灵活采取股权转让等阶段性退出策略,实现资金循环与持续助力企业发展。比如,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试基金投资的首批项目中的某生物企业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估值增长近4倍,基金在该项目上也实现了3倍的退出。
当然,失败案例在创投机构的发展历程中往往难以完全避免。“从经验来看,关注团队能否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运营好企业,在合适时机助力其在产品化、市场化以及企业文化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不断进化,从而降低失败概率。”汪姜维坦诚道,“每一个失败总结都能避免后面掉进更大的坑,随着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日益成熟,失败的概率越来越低。”
展望未来,汪姜维透露力合创投将继续深耕早期投资,建立更多区域的种子机构,同时也会通过产业基金持续支持培育相关产业方向的企业成长,进一步强化早期投资与产业端布局,不断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动力,在资本市场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力合创投:既做耐心资本践行者,也敢啃创新“硬骨头”
深度融合产学研,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25年来,力合创投以“投资+孵化”为创投服务关键词,趟出了一条创新的VC之路。
攻克乙肝、艾滋病,攀登石油钻探技术高峰……近日,随着4个勇探科技最前沿的项目和团队注入来自深圳的“金融活水”,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迈出了关键一步——实现首批投资项目落地。
这股“活水”的“泉眼”,则是深圳市首支种子子基金——深圳市光明力合科学城种子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为2亿元,由力合创投担任基金管理人。
此次获得投资的4家企业分别是艾迪贝克、新诺贝、聚环科技、大位移,累计获投资额1650万元,均拟落地光明区。“梳理这4个获投项目,除了处于发展早期、规模较小外,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都是硬科技。”力合创投总经理汪姜维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艾迪贝克的创始人曾在美国安德森医学中心工作,具备丰富的临床药物开发经验和药物商业化经历,其CRISPR-Cas3的体内基因编辑的疾病治疗技术有望根治乙肝、艾滋病及孢疹病毒。大位移创始团队则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石油钻探装备,该装备及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已成功攻克并已经获得下游客户的首台套订单。
接下来,这4个种子项目的资金交割即将启动,开启资本助力科技创新的新征程。在这一新征程中,力合创投将会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和中试基金的成功经验复制:既是投资基金的管理者,也是项目早期孵化者。
深度融合产学研,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25年来,力合创投以“投资+孵化”为创投服务关键词,趟出了一条创新的VC之路。
有投资更有孵化,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走进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清华信息港的力合科创,“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大厅中央的十六个字,赫然在目。往左走,公司展厅内陈列了25年来,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的一次次科技创新孵化成功探索。
“力合科创是国内最早一批创业投资公司之一,作为力合科创旗下的创投平台,力合创投区别于传统的投资机构,投资的项目都带有鲜明的孵化特点。”面对满墙的成绩单,汪姜维道出了其关键之处,从项目的早期筛选、投资,到后续协助企业开展中试、成立公司、进行团队搭建、匹配应用场景,再到帮助企业持续成长,力合创投全程深度参与。“有的企业第一笔订单是我们帮忙联系的,有的企业股权架构是我们帮助设计的,还有的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是我们找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以去年6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氢致能源为例,氢致能源是我们挖掘的一个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我们推荐他们在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中试阶段就注入资本,帮助其走向市场。“这个团队没做过企业,他们自己做企业需要融资、拓展项目等等,过程很漫长。”汪姜维回忆道。
在这一过程中,力合创投发挥所长,不仅投入首笔资金,还依托母公司力合科创的体系优势,全方位协助其成长,从设计研发中心、匹配央国企应用场景、帮助成立公司、商讨股权设置等,到后续持续助力团队成长、提供融资及业务拓展等服务,形成了一套立体多元持续的服务模式,助力众多早期项目降低融资困难、跨越发展门槛,提升了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化的成功率,也使得众多企业在这套体系下学习借鉴、不断迭代进化。
在力合创投等资本助力下,氢致能源获得了快速发展,率先研发了高性能电解海水催化剂和电极材料,首次实现大规模稳定电解海水制氢,亦可实现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实时响应。目前,氢致能源已成功研发了世界首台500千瓦和MW级电解海水制氢装备,建成世界单机规模最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
国有“当家”,早期投资敢啃“硬骨头”
2024年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到2026年,成为联通港澳的创新资本集聚地和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发展高地。
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科研项目犹如沙滩上不计其数的石头,要想从这海量的科研项目里,精准挖掘出那些具备硬实力、蕴含着无限潜力的“宝藏”,并在其尚处早期萌芽阶段,便果敢地注入资本“活水”,既需要“投早投小投硬”的判断能力,也要有“敢投”的魄力。这正是力合科创(力合创投母公司)引以为傲的“当家本领”。
上世纪90年代,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首创以“三无”“四不像”为特征的创新体制机制,开启中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崭新探索,随后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打造了力合科创。力合创投则作为力合科创旗下的创投平台,深度参与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创孵化事业,为硬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商业模式设计,帮助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依托深圳清华大学888电子游戏平台手机版的170多个创新研发单元,力合创投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疗、新能源和新材料这四大充满潜力的投资方向,编织起了一张严密且精准的项目筛选“大网”,在“海洋”中精准捕捞潜力项目。“创投团队就像是各个领域的‘寻宝专家’,凭借深厚的产业背景和专业技术背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汪姜维说道。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1月4日,力合科创发布公告称,深圳市国资委支持将力合科创打造成深圳市国资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在国资越来越成为一级市场主力军的当下,力合创投以其20多年坚守耐心资本的投资孵化经验,成为国资控股创投机构的突出典型。
创新性突破,早期投资推进到验证阶段
虽然近年来,创投行业强调“投早、投小”,然而,一项科技成果要走上市场,必须要经历概念验证、中试,才到创业孵化、股权投资等,最后才有可能顺利转化落地。在这一路线中,概念验证和中试,是难以攻克的薄弱环节,因这一阶段技术路线不确定,产品未定型,市场前景也难以判断,被视为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对于我们(创投机构)来说,这个阶段的投资风险不小,但是要跑通成果转化整个流程,这步必须要有。”汪姜维表示。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积累下的深厚经验,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先行先试,把早期投资孵化向前推进到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阶段,把“金子”直接投向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2021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正式启动,这是深圳第一个由政府发起的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南山区引导基金、南山创投、力合创投共同发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和中试基金,力合创投出任这两只基金的管理人。
汪姜维透露,这两只基金投资的项目里,超过半数已获得下轮融资。其中,概念验证基金已交割7个项目中,再融资的企业有3家;中试基金已交割11个项目中,再融资的企业有8家。
微灵医疗便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投资的明星项目之一,作为该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微灵医疗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掌握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式自主技术企业。在2024年度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全会上,微灵医疗披露了已开启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能投更要能退,释放资金流动性
在创投领域,“适时退出”是创投机构,尤其是基金管理者必须直面且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当投入到项目中的资金能够按照既定的退出机制顺利退出时,这部分资金才能重新回归到可自由支配的状态,进而在市场中实现流动性的释放,为后续的投资活动或其他资金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力合创投的资金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与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的投资基金,二是自有资金的滚动投资。截至目前,力合创投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在投在孵企业超过200家。
汪姜维表示,虽然IPO是理想的退出方式,但鉴于所投项目多偏早期,会结合技术成熟度曲线、企业发展周期等规律,灵活采取股权转让等阶段性退出策略,实现资金循环与持续助力企业发展。比如,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试基金投资的首批项目中的某生物企业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估值增长近4倍,基金在该项目上也实现了3倍的退出。
当然,失败案例在创投机构的发展历程中往往难以完全避免。“从经验来看,关注团队能否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运营好企业,在合适时机助力其在产品化、市场化以及企业文化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不断进化,从而降低失败概率。”汪姜维坦诚道,“每一个失败总结都能避免后面掉进更大的坑,随着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日益成熟,失败的概率越来越低。”
展望未来,汪姜维透露力合创投将继续深耕早期投资,建立更多区域的种子机构,同时也会通过产业基金持续支持培育相关产业方向的企业成长,进一步强化早期投资与产业端布局,不断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动力,在资本市场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0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888集团入口登录,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888集团入口登录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